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非線性思考的商業生態理論

社會科學研究長久以來,視化約論和決定論的線性思考方式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主流,而非線性的現象一直未受到其應有的重視。

80 年代起,探究非線性動態系統的混沌、複雜……等理論的出現,凸顯了線性思考不完備的事實,提供了另一種的觀點。所謂的複雜科學(Complexity Science)或者是複雜調適系統觀點(Complex Adaptive System perspective)是發源於數學、物理學與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Schroeder, 1991),涵蓋了許多不同的學門與典範,包含了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耗散結構(Dissipative Structure)理論、混沌理論(Chaos Theory)、碎形理論(Fractal Theory)…等等。傳統的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的策略作為可以透過規劃、控制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這主要是受到決定論的影響所形成的概念。這樣的概念主要受到牛頓科學典範的影響,認為;現實世界是由許多機械零件所組成,它們的運作都依照一些基本的法則與定律,因此整個宇宙系統是穩定而且可控制的。傳統的組織與策略管理典範乃植基於這種強調均衡、決定論以及化約主義的思維邏輯(Capra, 1982; Bohm, 1957),進行發展。但是這樣的理論基礎(如;牛頓物理學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假設)受到1960到70年代興起的混沌科學以及1980年代興起的複雜理論的挑戰,這些新的理論的發展形成了新的科學典範,讓人們對於現實社會的複雜性與動態性的認識由強調均衡的傳統觀點躍升至著重非均衡的新觀點,這個新的觀點統稱為「複雜性科學典範」(Kauffman, 1991;Waldrop,1992)。 傳統的管理或組織的研究在牛頓科學典範的影響下,認為被研究的客體都遵循著一定的秩序與規例,所有事物的發展結果都是可以事先預測,所以研究者只要將研究客體所發生過的事件軌跡進行分析與歸納,便可據此獲得定律來推估事物未來的發展。在這樣的假設前提下,主張對於任何的現象都可以歸結出特定的線性因果關係。而在複雜性科學典範下的主張與假設則完全不同,它認為事物的發展並不一定遵循特定的規則,因此無法藉由歸納過去事物的發展軌跡來推論以後的結果。在這種新科學典範的激化下,組織與管理學者們突破傳統主流的枷鎖,由「機械的、化約的均衡主義」研究取向轉向於「有機的、非線性的整體論」研究取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